从理论到实际
# 从现实到理想
前文所述的四个原则:随机化、对照、盲法、重复
,是临床试验方法学的基本原则,也是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。这四大基本原则,构成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(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,RCT)
的基本要义,是目前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的“金标准”。
RCT的从无到有是人类穷尽了一切可能的努力,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干扰因素对试验结果评价的影响,增加了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,抵达了真理的彼岸。然而,这里所追求的真理是在经过了对照、双盲、随机这样严格控制条件下得到的真理,是“理想世界”里的真理。
但是,人活在现实世界中。在RCT的试验设计中,要求最大限度排除外部变异的干扰,因此需要纳入尽可能单纯的同源受试者。为了实现这个目的,会尽量排除特殊人群(老人、孕妇、儿童等)的入选,并且需要设置严格的入选和排除标准。比如,对于年龄、疾病史、用药史等的严格限制。
另外,在整个试验过程中,包括检查、治疗、随访,等等,要求严格按照试验方案的规定程序进行。然而,“真实世界”并不是这样的。在真实世界里,患者的情况是非常复杂而各异的。特殊人群同样可能是服药对象,患者也可能随时换药,抑或同时患有多种疾病,另外对治疗的依从性也不一定就很好。
更加重要的是,理想世界和真实世界的追求目标其实也有本质的不同
。RCT的目的是为了对药物疗效做出评价,为通过上市审批提供依据。因此,无论是从企业的成本限制,还是从患者的迫切需求而言,都不允许做太长时间的试验。因此,在有限的试验时间里,只能观察一些短期的、直接的疗效评价指标。比如,对于肿瘤药物的评价,
RCT更加关注肿瘤的本身变化,而对于生存期的评价就困难得多。至于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就更难了,往往不将生存质量作为肿瘤药物注册评审的要求。但后者却正是患者所关注的,也是临床实践决策的重要依据。
因此,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理想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实践存在差异,那么理想世界得到的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真实世界?人类从神农尝百草时代原始的真实世界,历经了几千年的求索,终于抵达了RCT的理想世界,现在却又要返回来思索如何回到真实世界了!
# 从理想到现实
相应的,产生了与RCT相区别的比较效果研究(comparativeeffectiveness research,CER)
。CER泛指追求真实世界下长期“效果”评价的临床研究。其目的是帮助患者、医生和政策制订者选择最适合个体患者的需要和喜好的、合适的诊疗措施。因此,CER和RCT不同,探讨的核心问题是:在什么条件下?针对谁?什么研究措施最有效?由于这些正是患者最关注的,因此CER也被称为“以患者为中心
”的临床研究。
# 如何实现CRE
首先产生了
实效临床试验(pragmatic clinical trials,PCT)
。其特点是:选择临床常见的干预措施进行比较,纳入多样性的研究对象;不干预具体的治疗过程;收集大范围的健康指标数据。与RCT相比,PCT通常也进行随机分组以提高组间可比性,但是不干预治疗进程,并且更多地对效果而非疗效进行评价,因此能够更好地接近真实世界。进一步的,在PCT的基础上产生了
真实世界研究(real wordstudy, RWS)
。简单地说,RWS起源于PCT,是在较大样本量的条件下,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地选择治疗措施,以具有广泛意义的长期指标而非特定症状进行的效果治疗。因此,RWS比PCT更深一步进入了真实世界。可见,PCT是RCT和RWS的中间状态,也可以归入RWS的一个特殊类型
# RCT和RWS的区别
概括来说,RCT需要回答的问题是“药物是否有效和安全,并得到审批上市”;RWS所要回答的问题是“药物上市后,在临床实践中能否作为有效医疗手段”。因此,RCT和RWS两者不是互相取代,而是互相补充的关系,各有价值,缺一不可。世界有了它们俩,才是完整的。